记者 林迎颖
今年以来,在工业经济领域的多个行业中,持续蔓延且加深的产能过剩成为经济发展之“殇”。另外,企业发展再遇招工难、要素成本上涨、国际市场需求萎靡等困难。此种情况下,资源整合成为企业发展的优选之路。在民营经济活跃的温州,制革、钢贸、印刷等行业已有一些企业率先走上重组之路,借助各方优势资源,提升企业竞争力,开拓市场新蓝海。
鸡头与凤尾的辩证
近日,温州有十余家女鞋企业,计划新组建销售公司,专门对销售渠道进行拓宽。据了解,这个组织联盟要共享各家企业的销售渠道,计划把本来销售一个品牌的“专卖店”改成卖十个品牌的“共享店”。业内人士称,销售成本占到企业经营成本很大的比重。销售渠道进行共享之后,本来企业是花一分精力做一件事情,现在可以放大十倍,让企业迅速走进空白的市场领域。同时,十余家企业抱团重组后,在获得银行贷款、市场拓展等方面更容易获得话语权。在温州企业界有一个观念根深蒂固——宁为鸡头不为凤尾。大家都喜欢自己做主,守着眼前的“一亩三分田”。这种争强好胜的意识为温州民营经济打下基础,但同时也造就了现在部分企业 “低、小、散”的状态。不少企业没有核心技术,没有资金做后盾,市场竞争力偏弱,经不起风吹雨打。如果这些企业不想被“历史冲洗掉”,合并、重组是一条优化的道路。“重组本来就是企业扩张的一个正常渠道,但是在温州却变味了。”海螺集团董事长邵奇星说,一听到重组就感觉这家企业要破产了,一度引起恐慌。这也曾是温州小微企业的普遍观点。但随着企业向现代化、规模化等更深层次发展,对资源整合兼并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。通过重组整合,企业资源再一次优化配置,同时又拉长了产业链、降低生产成本,提升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号召力,走上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升级之路。
“抄近道”式的发展
在布满荆棘的重组道路上,温州制革产业迎来胜利的曙光。因为落后的工艺,制革企业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,重组势在必行。在鼎盛时期,平阳制革基地曾出现1000多家企业、作坊。经过十年的重组整顿,目前保留了8家。这8家企业不仅在工艺上有了极大的提高,而且搬进了标准厂房。
记者了解到,重组后的这8家企业需从第二道染色工序开始进行标准化生产。因为有环保、工序等新要求,企业的生产成本将提升50%左右。由重组而来的温州创汇皮革董事长温怀杰不忧反喜。他介绍,重组后提高了技术水平,缓解了恶性竞争。重组形成的新企业正式生产后,年产值将可达2亿多元,比重组前几乎翻一番。海螺集团是温州企业界的“大腕”,其发展也离不开资源整合这条“捷径”。海螺集团从制伞和食品的传统行业飞跃至生物识别、生物酶制剂、生物制药这三大高科技生物领域,高新产业是利润增长的突破口。而要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,没有技术、人才都空谈。海螺旗下以生物制药为主的子公司——浙江海康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,其在业内的排名相对靠后。海康生物主动设计重组方案,把自己的股份“拱手让人”。事实上,重组之后的海康生物其综合实力瞬间提升。邵奇星表示:“如果只凭借个人的努力,根本没办法发展到现在的规模。”
助力企业恢复元气
近日,在浙江欧健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的厂房内,机器声轰鸣、工人正在忙碌地工作。而在一年前,这家公司却徘徊在生死边缘。当时,企业在司法主导下破产重整,减免债务4.78亿元,减轻了企业债务负担。目前该公司浴火重生,且规模逐渐扩大。
欧健医用器材是龙湾区早年引进的企业,以生产注射针、输液器为主,产品利润空间和市场需求大,曾为温州医疗器械行业佼佼者。2013年,为了不让企业经营走入死胡同,各方达成了初步共识实施重建。龙湾法院副院长陈武对记者说:“法院针对重整计划,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。最后,债权人表决通过,该案抵押担保债权、职工债权等债权清偿比例100%,其他普通债权清偿率从破产清算‘0’变为破产重整条件下5%。”“一个经营正常的企业被债务拖累而出现危机太可惜了。”温州信用建设促进会(筹)负责人王茜说,很多人都是在破产过程才认识重组,这种观念并不合理。困难企业通过重组可以让企业“恢复元气”,继续开展正常生产和经营,从而在联保互保的泥潭中走出来。